三个月了还可以发汗吗?

邓乃涛邓乃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可以的,发汗并非一定要通过服用药物或者温补食物才能达成。 中医理论认为“病生于外者,多由风雨寒暑侵袭;病生于内者,多由喜忧怒气而生”。其中病因里有一条叫做“内生五邪”,是指由于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五种病理变化——即郁、瘀、燥、火、虚。 而“风”在其中的致病机理主要是“风胜则动”,所以会“百病皆生”(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)。 “湿”在中医里属于阴类,其性黏浊。体内有“湿”,就像身体里有股浊重之力,使机体出现“重、酸、困、麻、痒”等症状。 “暑”是自然界中炎热之气,人体要是感受了这种天气,就会“伤津耗气”。 所以你看那些中暑的人,都是大汗淋漓的,这是因为“暑”从外部伤了津液,而体内的阳气(也就是生命能量)则处于一种虚弱的状态。 如果我们抓住夏季这个好时节,做好养阳、护津、祛暑的工作,那自然可以避免“秋燥”的出现啦!

其实除了中药和食疗,我们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式生发人体的阳气、祛除体内的湿邪。今天给各位推荐两个实用的小穴位吧!

1.大椎穴 大椎穴又名“督脉穴”,位于颈部后面最为突起的位置,也就是低头时,颈后最凸起的筋肉中央凹陷处。 中医认为,“风从项后入”,这里的“风”就是指疾病。如果感觉身上总是困乏无力,常常无精打采的话,可以多按按大椎穴。 由于该穴位属督脉经,而督脉又总管着全身的阳气,因此该穴位有“总督诸阳”“通督除风”的功效。对于缓解因阳气虚损导致的“秋乏”很有好处。 方法:使用刮痧板或牙刷轻轻刷拭此部位,力度宜轻微,以皮肤发红为准。每日一次。

2.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,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,相当于膝关节内侧踝尖上方大约四横指宽的位置。 因为本穴具有健脾祛湿的效果,对于改善脾胃功能,消除体内的湿气有很好的效果。因为本穴属于脾经末梢,是脾土经过的地方,所以经常刺激此处可收到健脾的效果。 对于脾脏功能减弱引起的口臭、舌苔厚腻等有良好疗效。 方法: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压足三里。每次5分钟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